学校体育场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详情

求职谨防上当 警惕误入传销

时间:2017-11-09 作者:保卫处 浏览量:3869

一年一度的毕业生求职季又拉开帷幕,使我想起近日和一位大四女生的聊天。她讲:前男友被骗去传销,自己在大二时也曾被前男友骗去传销,幸亏她当时一心想完成学业,果断分手离开。回校后曾给前男友打电话,劝他回校读书,但他执迷不悟,把自己的父母也骗了进去。前男友至今未归,学籍早已被学校注销。该女生现在想起此事,还为未能劝前男友脱离传销而惋惜。

再联想,7月份在媒体上看到,陕西一女大学生身陷河北传销窝点,公安干警辗转千里解救;9月份,一女大学生失联多天,后在山东一传销窝点被发现…… 

为何大学生参与传销的案例时有发生?原因何在?一是想发财,发财梦、快速致富梦在作祟又不愿付出太多辛苦。传销的实质就是骗钱。骗那些做着快速发财梦、快速致富梦的人的钱。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其规律,劳动是财富积累的不二法则。不愿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愿虚心向有知识、有技能的人去正规的学习知识、技能;不愿去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奋斗、创造财富,妄图一夜暴富。这样的人,梦醒时只能落得人财两空,不走运时还会丢掉卿卿性命。二是想锻炼,安全知识、防范意识又欠缺。一个法治社会,为什么最该知法、守法、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却在现实中会被传销组织洗脑,为传销组织“摇旗呐喊” ?我分析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安全防范意识“淡”。大学生们从小听着“好好学习”“考名牌大学”的教育多,受到“危机教育”“安全教育”“加强防范”的教育较少,致使他们到了大学个别同学还是阅历欠缺, 盲目从众。大学生看到一些朋友、老乡参加传销, 就盲目随从,开始可能会有一些怀疑, 但是在群体的影响下就慢慢放松了警惕、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二方面是想励志、找自信却得不到适时、合理的指导和培训,误入歧途。励志磨炼,寻找自信,传销组织打的就是这样的卖点。传销组织恰恰就是采用集体的生活方式, 以宣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中国传统美德的形式,给他们只吃白菜、馒头, 甚至是烂菜叶子, 并称其为“磨炼意志”实质是省钱——节约成本。传销组织开展“饭后一支歌”、“三分钟自我介绍”等活动和形式对误入传销者,进行自信心、口才等锻炼和洗脑,让从小到大是父母“心肝宝贝”的“乖男”“乖女”的大学生感觉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帮助,实质是为日后骗人“熟练业务”。大学生们仅注意了形式上的有用,锻炼、磨砺,而忽视了传销组织传输给他们的核心内容是思想——骗钱、骗色、骗人。三方面是渴望关爱, 追求平等。大学生们从正常渠道得不到足够地、细致地、鼓励地、肯定地、尊重地关爱和平等,只好自己探索,不成想却使自己遍体鳞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锻炼机会少、社会参与率低,到了大学仍不太善于人际交往,平时默默无闻,常常被人忽视。他们要追求自尊、追求成就感。传销组织恰恰用“二八原则” , 80 %的精力谈感情, 20 %的精力谈事业, 像“家人”般无微不至地关心新加入者, 营造相互爱护、相互尊重的温情氛围, 从而使加入者对传销组织放松警惕、产生依赖,最终成为传销组织的忠实“信徒”,从而迷失自我。 四方面是学生想早日创业, 快速致富而又不知怎么做,“有病乱投医”,“旧病”未治好,落得“雪上加霜”。一般误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 传销组织宣传的所谓“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 、“如何在一年之内拥有百万资产”等快速致富的方法, 迎合了他们“早日创业”“快速致富”“回报家庭”的心理。这些大学生慢慢也就会将金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的追求目标,开始沉侵在虚幻地“早日创业”、“快速致富”的梦中难于自拔。他们像传销组织中的老手一样,开始学着还利用亲情、友情、同情不断地拉拢欺骗家人、亲友、同学、熟人加入传销组织,来实现自己虚幻的最终目的——"获取利润",使自己陷于难以才自拔的“利润”链中。

传销是社会的病毒和顽疾。它不但进行实体的传播,也会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披上电子商务、金融投资等外衣,使其使用隐蔽化、信息化的方式传播,去侵害别人,当然也不会把“涉世不深” 的大学生排除在外,甚至会把他们列为重点目标。

又到就业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如何防范误入传销组织,增强求职过程中的安全与防范意识是不得不重重提醒的一个注意事项。

天上不会掉“馅饼”。若你真的看见天上掉下“馅饼”的时候,请重重的掐一下自己,确保自己清醒;确保 “馅饼”前后左右上下里外都不是“陷阱”、不是“毒饼”,不会使你丧失理性,迷失自我。

请切记:传销就是污染社会病毒!传销就是骗钱、骗色、骗人。不占便宜不轻信才是防骗的真理。